upup (8)  

心電圖是將心臟肌肉收縮時所發生的微弱電流變化,記錄成波形圖案,再根據波形的變化觀察心臟的功能。

一般心電圖有分三種

1.靜態心電圖

是最基本和簡單的方法,病人只要仰躺在床上,保持安靜,在手腳四肢,以及胸部的6個地方接上電極,用心電圖儀器記錄從那裡所產生的電流變化。

靜態式心電圖能觀察心臟在「休息狀態」是否有異常,如心律不整、心房心室肥厚或心肌缺氧。

2.運動心電圖

但有些人在休息時,並不會發生心肌缺氧的現象,因此,心臟科醫生會根據病人的需要做 「運動心電圖」 的檢查。

它的檢查方法是讓病人在跑步機上跑步,隨著速度或坡度的改變,觀察病人的心肺功能、血壓和心跳的變化。

跑步時會增加心臟的耗氧量,血管若有阻塞,就沒辦法提供足夠的血量和氧氣,這樣的變化會反應在心電圖上,輔助醫生判斷病人是否有缺血性心臟病。

 

 

由於跑步對心臟有很大的負荷量,有其風險存在,因此,門診醫師會經過仔細的評估,才下處方讓病人做運動心電圖的檢查。檢查時也會有醫生在場,以及一切的急救設備,以備不時之需。

跑步時若有胸痛、胸悶、喘或累,就要停下來,千萬不能勉強。跑完後,要在原地休息5∼10分鐘,恢復到原本休息的狀態,量血壓,確定無礙後,才可離去。檢查前不要禁食,免得血糖過低,引起更大的不適,但需要在進食後一、二個小時才能跑步。檢查前一天或當天,要根據醫生的指示,暫時停止服用防止心肌缺氧的藥物,以便觀察心臟真正缺氧的情況。

對於膝蓋、腿或腰不好沒辦法跑步的人,甚至平常就會喘、有心臟衰竭的人,醫生建議,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替代,如靜脈注射血管擴張劑,同樣能達到缺氧的現象,配合心臟核子醫學掃瞄,再觀察心臟變化。或者是用增強心肌收縮的藥物,再利用點滴和心臟超音波,一樣可看出心臟缺氧的狀況。

3.持續性的心電圖

若說靜態心電圖是為了觀察心臟在安靜時的狀態,那麼運動心電圖是為了觀察用力時的情況。但有時候心律不整或心肌缺氧的現象,正好沒有在檢查的時候出現,所以醫生就沒辦法找出問題所在。

因此,還有一種持續性的心電圖,幫助醫生長時間觀察和記錄病人的心跳,期望找出心臟異常時的變化。

「24小時心電圖」是在病人的胸前貼上7個電極片,然後接在一個像隨身聽大小的機器上,配掛在腰際。面有錄音帶和電池,外殼有一個按鈕,不舒服時就按一下,算是做一個記號。

第二天回到醫院再關機,技術人員會把錄音帶取出,放到電腦面分析,並且會特別注意做記號的前後,看看是不是有特別的變化。

另外還有一種「心臟事件記錄器」,則是可以連續使用7天,但它不像24小時心電圖是每分每秒都錄下來,而是在不舒服時才按,發作前後的30秒都可以錄下來,做一個完整的心電圖記錄。

有些病人不是天天都有胸悶或胸痛的現象,可能是兩、三天,或四、五天才會出現一次,這時候就需要使用心臟事件記錄器,彌補24小時心電圖的不足。

 

靜態心電圖是一定要做的常規性檢查,從30歲開始就應該每年做一次。運動心電圖則是每兩年做一次,40歲以上是每年一次。

但是對於已經有症狀的人,如呼吸困難、心絞痛、胸痛,有家族病史,或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抽菸、膽固醇過高的人,則應該把靜態和運動心電圖列為每年必要的檢查項目。

24小時心電圖和心臟事件記錄器則不是常規性的檢查,當心臟有明顯的異常,且經過心臟專科醫生判定後,才需要做檢查。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4320&page=3

arrow
arrow

    momo75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