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計 

受檢者最常感到疑惑的五個檢查項目,因為單憑檢查的數據難以做出確定的診斷。

1. 血壓

在藥局賣了血壓計後最常碰到客人一段時間後把血壓計拿來說壞了!說他從來沒量過這麼高得血壓.....

我通常會先拿他拿來的血壓計量自己,通常這時候血壓正常;然後再量量他的血壓~~不好意思血壓計沒有問題,上面顯示的事正確的血壓!

而且通常也不用擔心,通常要持續一星期(也有資料說十天)都是高血壓我才會建議患者就醫(前提是患者沒感到不適)

還有患者因為血壓"差太多"說要修,其實血壓隨時變動是符合生理上的狀況,正常來說收縮壓變動差距在20-30mmHg、舒張壓在10-15mmHg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有些人平常血壓正常,怎麼檢查的時候會出現高血壓?這有可能是常見的「白袍症候群」。所謂的「白袍症候群」,是因為看到醫師或知道要健檢,自然產生焦慮或恐慌,卻因此導致血壓立即上昇,程度較嚴重者甚至比自己在家中白天時量的血壓還要高。

若平常在家所測量的高血壓就處於臨界點,檢查結果可能因「白袍高血壓」由黑翻紅,這時就真的得靠醫生面對面綜合詢問,才能知道平常的血壓情況。建議血壓一定要看連續性,不是一次性的結果。此外,注意量測時保持在輕鬆自在的狀況,例如在家裡休息的狀態下量測。

2. 腫瘤標記

俗稱腫瘤標記的癌症指數,可以說是這幾年相當熱門的健檢項目,然而一般口語中的「癌指數」指的是「血清腫瘤標記」,但腫瘤標記只出現在血液嗎?腫瘤標記只有癌細胞才會分泌嗎?答案是不一定的。

腫瘤標記是當身體內血清裡一些特定蛋白質,通常由特定的組織細胞在出現病變時分泌到血液中。常見於罹癌症時,但也會於一般發炎或其他狀況下分泌出來。因此通常不一定能用來診斷癌症,或是當成早期癌症篩檢的常規檢查,因為即使腫瘤標記正常,也無法確定真的沒有罹癌,腫瘤標記多用來做為已罹患癌症的治療成效評估,倘若一般民眾健檢發現自己癌症指數明顯上升,務必請醫師評估症狀及病史,最好能進一步搭配其他檢查,如影像檢查來確診。

3. 超音波

之前就有胎兒照超音波,照了八次,結果生蛆來少了指頭的新聞!超音波通常包含在基礎影像檢查項目中,但因為是人為操作的檢查,除了牽涉到操作者的經驗外(資淺的醫師不見得比資深的放射師厲害),還有儀器本身的敏感度,甚至受檢者體型都會影響檢查結果。導致接受超音波檢查時,有些人可以找到腎有兩顆結石,但有些人卻什麼都沒找到,或者把膽囊的結石認為是息肉。這時,總結醫師便可以做出適當建議,不至讓受檢者無所適從。

4. 因禁食、禁水造成的血液指數浮動

例如腎功能,可能因為前天禁水過度導致脫水下的尿素氮上升,或血中電解質濃度異常。這時,應該由醫師評估其他相關指標才能知到是否真的有疾病。有些醫師基於謹慎,也會給如三個月後再做一次追蹤複檢的建議。

5. 心電圖

許多健康檢查項目中都會包括心電圖,然而,心電圖正常未必沒有心臟病,心電圖異常也不代表就是心臟病,心電圖的自動判讀報告上常出現一串看不懂的說明,健檢報告裡也可能出現有傳導異常等字的敘述,不懂的民眾一看就覺得自己是不是得了心臟病。

健檢時的心電圖常是指所謂的「靜態心電圖」,它是一個即時與短暫的檢查,其結果是反應檢查時心臟的電生理的狀況,是否具臨床意義,仍須醫師的綜合判斷。若想徹底找到心臟所有相關的問題,還須搭配血壓、飲食習慣、家族史以及甚至進一步如超音波、電腦斷層等影像工具來檢測,這些都要醫師的專業來建議。

健檢結果若沒有醫師做出綜合歸納,一定會陷入瞎子摸象的片面解讀,以上五種只是常被受檢者質問的健康檢查項目,但每項檢查都有它的限制,絕對無法見微知著、拼湊全貌。受檢者若對健檢報告有任何疑問,先別慌張,建議一定要找機會當面請教醫師。

arrow
arrow

    momo75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