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項研究調查
國人對失智症的恐懼更甚癌症
畢竟癌症會死失智症卻會給家人負擔很長一段時間
失智症(Dementia)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由各種可影響記憶、思考、行為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大腦病症導致而成。
失智症的病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衰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
根據102年內政部人口資料,及衛生福利部全國失智症盛行率調查結果,我國102年底65歲以上之輕度以上失智症(CDR≧1)約13萬人(盛行率4.79%),另,待觀察者(CDR=0.5)約為9萬人(盛行率3.17%)。
- 家族遺傳
研究顯示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失智症患者有家族病史,但因失智症常發生於老年人,所以他的家族病史容易被忽略。 - 頭部外傷
腦部曾經受到重創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以上。 - 抽菸
抽菸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抽菸者罹患失智的相對風險高於一般人近2倍,而戒菸可降低風險,持續抽 菸的人每年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較快。 - 其他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及憂鬱者,得到失智症的比率也比一般人高。
- 物品擺放錯亂
-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
- 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
- 個性急遽改變
- 對時間或地方的概念變差,容易走失
- 有語言表達的問題,無法說出確切的名詞
- 抽象思考能力降低,無法思考複雜的事務
- 喪失活動力及對生活事物失去興趣
- 近期記憶喪失以致影響工作技能
- 很難完成原本熟悉的家庭事務
描述 |
正常老化的健忘 |
失智症的失憶 |
遺忘的範圍 |
部分忘記 |
全部遺忘掉 |
忘記東西或人的名字 |
偶而忘記 |
漸漸忘記 |
完成口頭或字面的指示 |
能夠完成,偶而延遲 |
漸漸不能完成 |
用筆記或提醒方法來彌補 |
能夠使用 |
慢慢不會使用 |
對事情的判斷力 |
正常 |
降低 |
惡化 |
沒有或不明顯 |
較明顯退步 |
病識感 |
知道自己有健忘的現象 |
不知道或否認 |
自我生活照顧 |
對日常生活並沒有障礙 |
對於日常生活有障礙,需要受看護 |
失智症患者中,大概有90%以上的患者會出現問題行為,但這些問題可能不會同時出現在一個患者身上,且依病患的病程不同會有嚴重程度的差異。台灣臨床失智症患者最常見精神問題行為:
基本症狀 |
記憶力衰退,時間、場所、人物等定向感障礙,計算能力減退,認知力減退,理解力,判斷力衰退。 |
日常生活能力的障礙 |
穿脫行為障礙,飲食攝取行為障礙,排尿、排便行為障礙(失禁),入浴行為的障礙,步行障礙(臥床不起) 。 |
日常生活能力的障礙 |
遊走、吼叫、日夜顛倒不分、攻擊行為、撕衣行為、不潔行為、弄火行為、收集癖、色狼行為 |
伴隨的精神症狀 |
過食、自傷、自殺企圖、不眠、興奮、抑鬱、躁症、幻覺 、妄想、情感失控、人格變化 |
身體症狀 |
運動障礙、構語障礙、吞嚥障礙、攝食障礙 |
失智症之病程
初期 : 認知功能輕度障礙,日常生活尚可自理,外觀無異狀。
中期 : 認知功能中度障礙,出現明顯精神行為症狀,日常生活需要協助。
晚期 : 認知功能嚴重障礙,須完全仰賴他人照顧,外觀顯呆滯。
失智症早期徵兆
- 變得健忘,特別是剛發生的事。
- 可能出現溝通上困難
- 在熟悉的地方迷路
- 對時間的概念混淆
- 做決定或處理個人財務方面會有困難
- 執行複雜之家務時會有困難
- 情緒和行為上之徵兆:
(1)變得比較被動,對各項活動及嗜好失去興趣
(2)可能出現憂鬱或焦慮等情緒變化
(3)偶而出現不尋常之生氣或激動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