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疾病的種類與定義
1.中暑(heat stroke)
成因:長時期處於酷熱的環境中,會損壞中樞神經系統控制體溫的功能。
症狀:有別於其他中暑的種類,患者會逐漸減少或甚至停止出汗,皮膚變得乾燥炎熱、脈搏急速及微弱、呼吸亦逐漸加快、暈眩神智混亂甚至不醒人事、痙攣亦可能發生、體溫可高達攝氏41度。
2.熱暈厥(heat syncope)
成因:在高溫下,表面皮膚血管擴張,使供應大腦及身體各部份的血液減少,引致暈厥。
症狀:暈眩、皮膚濕冷、脈搏減弱。
3.熱痙攣(heat cramps)
成因:在大量出汗時,鹽份亦會同時損耗,若只補充水份,會引致熱痙攣。
症狀:肌肉抽縮疼痛,可持續一至三分鐘。
4.熱衰竭(heat exhaustion)
成因:由於大量出汗,身體流失大量水份及鹽份,影響心臟及血管功能。
症狀:非常口渴、疲倦、四肢乏力、噁心、頭痛、暈眩或短暫神智不清、皮膚濕冷、面色蒼白、脈搏急速及微弱。
什麼人較易中暑?
1.肥胖者。 胖的人皮下脂肪厚,比較不容易散熱,此外,身體有大塊肌肉的人運動時,因為每單位時間產熱的量比一般人多,是中暑高危險群。
2.劇烈運動超過體能可負荷者 。因為運動會加速體內產生熱量,運動量愈大,產熱愈多,容易中暑。
3.水分補充不夠,不利身體排汗。
4.睡眠不足。 排汗需要好的心肺功能,心臟輸出血液的量才夠,常熬夜或睡眠不足時,通常心肺功能較差,影響排汗。
曾有個年輕人,平時跑全程馬拉松(42公里)沒問題,有一天跑10公里就突然倒地,緊急送醫診斷是中暑導致急性腎衰竭,「原來他前幾天熬夜,睡眠不足,」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說。
5.腹瀉。 如果最近猛拉肚子,容易因流失過多水分導致身體缺水。
6.使用抑制排汗的藥物, 例如含抗組織胺的感冒藥,副作用會抑制副交感神經系統,而排汗需要靠副交感神經系統運作,一旦被抑制,會影響排汗功能;另外若使用精神科用藥鋰鹽或利尿劑,可大量排尿,身體易缺水。
7.有慢性病或心肺功能不佳者。
8.使用安非他命者。 因為安非他命是交感神經興奮劑,可使心跳加快、身體大量產熱。
9.有代謝疾病者。 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人,代謝率高,體內產熱也多。
10.好勝心強、有強迫性格事事求勝者, 參加運動競賽時為求勝而做超出體能的運動。
11.先天汗腺不發達,不太會流汗者。
12.新兵、老年人、幼童
中暑了,送急診前該做的5步驟
一旦發現有人核心體溫高過攝氏40度且意識混亂或昏迷,要趕緊打119送急診。
在等待救護車時你我可以做的是:快速降溫。
步驟1: 把患者移往蔭涼處,把患者的衣物脫到只剩下內衣。
步驟2: 將患者全身噴水或灑水,或者用濕毛巾或濕床單擦拭身體,然後用電風扇吹或開大空調降溫。
步驟3: 身體被風扇吹乾後,要繼續噴水、再用電風扇吹乾,反覆做,設法將體溫降至攝氏38.5度以下。有些文獻建議泡冰水降溫,雖然符合傳導散熱原理,但缺點是如果太冷出現發抖會造成皮膚血管收縮,反而無法排汗排熱。只有在大動脈通過的地方例如頸部、腋窩和鼠蹊部才可以使用冰袋降溫。
步驟4: 如果患者沒有昏迷,可以補充水分;如果出現嘔吐現象,要讓患者側臥,
保持呼吸道暢通,避免嘔吐物吸入造成呼吸道阻塞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步驟5: 在救護車上,也要持續降溫。
中暑送急診時不可做的3件事
●不要泡冰水降溫。當體溫飆高時,刮痧對降溫也沒有幫助。
●不要用酒精擦拭患者身體。
●不要使用退燒藥(例如阿斯匹靈或普拿疼),中暑造成的體內高溫是因為外在環境與體內產熱所致,跟感冒發燒不同,退燒藥無助於體內散熱
怎樣預防中暑?
˙應補充足夠水份,喝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以防脫水現象。
˙中暑可能在連續幾天內逐漸地虛脫,如有體重在數天內直線下降的情況,應加以留意。
˙在室內盡量打開窗戶,利用風扇或空氣調節以保持通爽涼快。
˙避免在濕熱的環境下作劇烈運動,應選擇室內通風的場所進行。
˙如要外出,可穿淺色、寬鬆和通爽的衣物,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為透氣。戴上闊邊帽子或撐傘以阻擋陽光直射及幫助散熱。
˙在酷熱的天氣下,不應作長程的登山或遠足等活動。
˙戶外活動最好安排在早上或黃昏後。
˙避免喝含咖啡因〈例如:茶或咖啡〉和酒類等飲品。
˙不應留在停泊了的車子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