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是生長於腸道的核糖核酸病毒(RNA病毒),大致可分四大類,包括克沙奇A型病毒、克沙奇B型病毒、伊科病毒,以及新腸病毒(如:重症率高的腸病毒七十一型)。感染後,第一週的傳染力最強,病毒甚至可持續從糞便中排出兩到三個月,但臨床上,鮮少有腸胃症狀。
相對於去氧核糖核酸病毒(DNA病毒,編按:台灣常見的DNA病毒有B型肝炎病毒),RNA病毒有較高的變異性,較易產生突變,這也是腸病毒,較不易研發出有效疫苗的原因之一。
腸病毒可能的徵兆
1. 潛伏期2~10天
2. 嗜睡、活動力降低
3. 持續發燒、嘔吐
4. 嚴重者會全身肌肉突然無故收縮
5. 嚴重者會肢體麻痺、頸部僵硬、昏迷
如果有肌抽躍,孩子在睡覺時,出現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這有可能是病毒攻到腦幹,導致睡眠中樞出現問題。倘若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活動力降低,則有可能是出現心肌炎的症狀,都是需要馬上掛急診的情況。
腸病毒的治療與注意事項
1. 目前尚無特效藥
2. 僅能採取支持療法、症狀治療
3. 多數輕微患者7~10天會自行痊癒
4. 若出現重症徵兆請進速就醫
預防腸病毒需知
1. 流行於4~9月份
2.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3. 經常清潔家中絨毛玩偶
4. 家中保持空氣流通與清潔
5.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
6. 多餵母乳提高寶寶抵抗力
7.漂白水清潔才正確
聚焦浴室、餐廳、遊戲區
酒精殺菌,是靠溶解病毒的脂質外套膜來殺死病毒,但由於腸病毒是屬於沒有脂質外套膜的病毒。因此,包括酒精,以及以酒精為主要殺菌成分的「乾洗手」商品,都無法有效殺死腸病毒。
在腸病毒的流行高峰期,以肥皂勤洗手、使用稀釋漂白水消毒,才是正確的防疫措施。而光用清水隨便洗洗,也沒有用,重點在於用肥皂洗手,尤其是手指間的指縫、指尖、大拇指,特別要認真搓洗,再用清水洗淨,並以拋棄式的紙巾擦乾,才不致讓洗手的效果打折扣。
大人也是會得腸病毒,但症狀通常較輕微,若有腸病毒的相關症狀,如:喉嚨癢癢的、吞嚥時,稍微有點喉嚨痛,即使沒有發燒,在照顧孩子時,還是應該戴上口罩,並且加強勤洗手。家人共用的浴室、餐桌,以及孩子常玩的遊戲區這三大重點區域,可用稀釋的含氯漂白水擦拭消毒。
同時,孩子若能作息正常,保持心情愉快,即可維持良好的抵抗力,較不容易生病。若孩子常隨流行病起舞,宜多留意孩子的作息及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