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痘的正式醫學名稱為「痤瘡」(acne),其實依產生的原理來講就是毛囊炎的一種,俗稱的「青春痘」並非專業名詞,大多意指進入發炎狀態的痤瘡,而一般所謂的「粉刺」則為尚未發炎的痤瘡(「痘痘」的前一階段、尚未發炎的青春痘),也就是粉刺發炎之後就會變成一般所謂的「痘痘」。「粉刺」即 「粉刺性痤瘡」(comedonal acne),也就是「非發炎性痤瘡」,而俗稱的「痘痘」,就是「發炎性痤瘡」(inflammatory acne),包括丘疹(papules)、膿皰(pustules)、囊腫(cysts)、結節(nodules)等類型。
造成痤瘡的原因有三
1.油脂分泌的開口被
阻塞(被皮屑或角質)
2.過度活躍的油脂腺
3.細菌感染(痤瘡桿菌)
皮膚分成表皮、真皮,除了手腳掌之外,只要有真皮的地方幾乎都有毛囊,只是活躍程度不同。皮脂腺就連著毛囊住在真皮裡。換言之,不只是有毛的地方,我們整臉都遍佈毛囊跟皮脂腺。
皮脂腺如果受到刺激,無論是外在「過度清潔」或是內在「荷爾蒙波動」,都會嘗試噴油來避免皮膚乾裂、同時預防一些不愛吃油的細菌。只是在噴油的過程也會連帶細胞渣渣一起噴。當所有的毛囊都在噴油,成熟的毛囊會把油跟渣推出表皮外,讓臉上出現黑黑的一點一點。如果毛囊還沒成熟、開口太小,皮脂跟這些角質就會在真皮裡面堆積,變成一顆一顆內包粉刺。這些未發育完全的青澀毛囊堆積的油脂常會被一些特別愛吃油的細菌感染,這會變成大家很熟悉的那種又紅又腫又會擠出一堆膿的青春痘
痘痘的治療
一、清潔
清潔是痘痘治療的基本功。清潔絕對不是洗得越乾淨越好。油脂是好人,皮膚的油膜被洗破了就會讓皮膚乾裂、細菌亂長。我們要選擇溫和安全的洗卸產品,在沒有防曬化妝的情況用清水洗也是可以。用溫水洗臉,而且動作應該越輕越好。避免使用肥皂或強力清潔劑(例如:sodium lauryl sulfate, SLS)。
清潔完畢,如果手很癢想擠痘痘,最好趁洗好澡雙手乾淨再來考慮。最標準的方法應該要稍微消毒皮膚表面後使用工具輕擠,盡量不要用手。清完可以局部使用一些抑菌的抗生素凝膠。
清潔的話主要還是適合自己的洗面乳、洗面皂。沒有特別推薦品牌,其實只要是合自己的就好。因此沒有把清潔用品歸到"一張圖"裡。
二、抗菌產品
謹慎使用抑菌產品。「局部」使用抑菌型的抗生素凝膠,例如Clindamycin,點在痘痘上面就好。個人不建議口服抗生素,效果一般不會比藥膏好,還有產生全身抗藥性的危險。
Clindamycin
懷孕分級:B級
光敏性:無
機轉:可結合細菌核醣體50s次單位,抑制蛋白質的生合成,而達成制菌效果。 對大多數G(+)菌有效,例如:葡萄球菌,鏈球菌及肺炎球菌,它也適用來治療厭氧性細菌感染,例如:厭氧桿菌屬,細梭菌屬,初油酸菌屬,棟鏈菌屬和微嗜氧鏈球菌。
用途:尋常性痤瘡,但對粉刺的消除效果差,建議用於發炎的病灶。
用法用量 :局部外用一天二次,薄薄的塗於患部。
過氧化苯(benzoyl peroxide)
懷孕分級:C
光敏性:有,一般於夜間使用。
機轉:benzoyl peroxide的機轉目前尚未十分明瞭,有些說法認為它會過氧化苯能釋放出具有高活性或游離基(free radical)的氧原子,藉以氧化細菌的蛋白質,殺死厭氧性的痤瘡桿菌。由於原理是釋放氧給厭氣氧,因此不會有抗藥性問題。藉由減少皮膚的痤瘡桿菌及游離脂肪酸,並產生乾燥、脫皮作用與去除多餘皮脂即能緩解粉刺的症狀。且較少抗藥性的問題。
用途:尋常性痤瘡,但對粉刺的消除效果差,建議用於發炎的病灶。
注意事項:刺激性強,塗抹處可能產生刺激、癢甚至紅腫、乾燥脫屑的情況。因此使用時建議從低劑量2%循序增加,不可直接使用高劑量。benzoyl peroxide常會與A酸併用,效果較佳。
此外,benzoyl peroxide如果接觸到衣物會有輕微的漂白效果,但不可用於皮膚美白。
至於一些帶有強效殺菌功能的洗劑,使用前要三思。這些產品會一併把好壞菌人無差別一次殺光。面對被清空的空曠臉皮,壞菌人會全面佔領。
如果你還是很擔心細菌的問題,溫柔提醒,千萬別用手摸臉。
三、促進角質代謝
局部用溫和的酸類,例如A酸、杜鵑花酸,能加速表皮代謝速度,催熟青澀毛囊,還能抑制細菌。不過持續使用前要注意皮膚狀況,千萬由濃度低的用起。除非有經驗的醫師時時監測皮膚狀況,盡量不要全臉使用或長期使用。
如果都做對了,只要大約「三個月」之後就會逐步改善。沒錯,我們都需要耐性。已經形成的油栓子需要一些時間排除。等到痘痘長完一輪之後,就會逐漸減少。
杜鵑花酸(Azelaic acid)
懷孕分級:B級
光敏性:無
機轉:具有殺菌、抑制角蛋白增生以防止細菌滋生。同時也具有抗發炎作用,亦可抑制黑色素生成。
用途:尋常性痤瘡、美白、酒糟鼻。
注意事項:具有些微刺激性,初期使用可能發生皮膚刺癢、泛紅、灼熱等副作用,使用一段時間後會逐漸耐受。
(註:杜鵑花酸對於酒糟鼻的治療在於其抗發炎作用。)
A酸
目前常見A酸分三代,第一代A酸(tretinoin)治療青春痘的效果不錯,但刺激性、副作用也大。第二代A酸(isotretinoin),降低第一代A酸的副作用,使光敏感性、刺激性、致畸胎性下降。第三代A酸(adapalene),是目前較溫和的外用A酸。由於主要作用為減少老舊角質細胞之間的沾黏,讓死亡的角質細胞可順利脫離表皮層(desquamation),避免堆積,所以皮膚會比較光滑。另外,外用A酸透過抑制中性球的趨化反應 (neutrophil chemotaxis,中性球是一種白血球,可造成發炎反應)與「脂氧合酶代謝路徑」(lipoxygenase pathyway),達到抑制皮膚發炎反應的效果。
第一代A酸(Tretinoin)
懷孕分級:D
光敏性:有,外出應做防曬。
機轉:加速表皮增生、促進合成膠原蛋白、抑制膠原蛋白分解。
用途:尋常性痤瘡、減少細紋、美白。
注意事項:A酸使用初期皮膚可能會產生紅斑、灼熱感、搔癢、乾燥及落屑的現象,使用一段時間後會逐漸耐受。第一代A酸有光敏感副作用,使用時應做好防曬措施或於晚上使用。
(註:A酸的美白作用在於加速皮膚代謝過程中促使黑色素排除。)
第二代A酸(Isotretinoin)
懷孕分級:X
光敏性:有,外出應做防曬。
機轉:與第一代A酸雷同,但有較高的抗發炎作用。
用途:與第一代A酸雷同。
注意事項:與第一代A酸雷同,刺激性較低,但效果也較差。
第三代A酸(Adapalene)
懷孕分級:C
光敏性:低(但仍建議外出防曬)
機轉:與第一代A酸雷同。
用途:與第一代A酸雷同。
注意事項:與第一代A酸雷同,刺激性較低,但效果也較差。
第三代A酸(Tazarotene)
懷孕分級:X
光敏性:低(但仍建議外出防曬)
機轉:與第一代A酸雷同。
用途:與第一代A酸雷同,台灣偏向乾癬治療。
注意事項:與第一代A酸雷同,刺激性較低,但效果也較差。有研究顯示刺激性比Adapalene高。
至於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A酸有什麼差別呢?對於青春痘治療,第三代A酸的作用較快,刺激性較小,穩定性較高,對粉刺的治療效果較好。但長期而言,對於輕度至中度痤瘡的治療效果與第一代A酸相當。實際應用上,對第一代、第二代A酸反應不錯,但使用第三代A酸效果不佳的情況,並不罕見,也就是每個人的反應未必相同,所以建議需由皮膚科醫師根據個別狀況,開立最適合的A酸或A酸以外的藥物來治療。
(A酸刺激性:Tretinoin>Isotretinoin>Tazarotene>Adapalene)
(註:雖然常常有人說第三代A酸致畸胎性下降,應該是指Adapalene。其實分級上Tazarotene是高於Tretinoin的喔)
資料來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1913
http://www.skin168.net/2013/09/acne.html
http://www.skin168.net/2013/09/topical-retinoic-acid-generations.html
http://www.skin168.net/2012/03/azelaic-acid.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