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的圖片搜尋結果

 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的致病原是廣東住血線蟲,1933年陳心陶先生在中國大陸廣東省調查玄鼠(Rattus rattus)和褐鼠(Rattus norvegicus)的寄生蟲時,首先於鼠肺(肺動脈)中發現此蟲,1937年日本人松本(Matsumoto)在台灣東岸花蓮之野鼠內亦發現此蟲。感染的大鼠透過糞便排出未成熟的幼蟲(第一期幼蟲),蝸牛和蛞蝓吃了含有幼蟲的大鼠糞便而感染,幼蟲在蝸牛和蛞蝓體內發育,但不會變為成蟲(第三期幼蟲),當大鼠吃了感染的蝸牛、蛞蝓或受其黏液污染的食物時,寄生蟲可於鼠體內發育為成蟲,雌雄交配產卵,進入下一個生活史循環。
人類不是廣東住血線蟲適合的終宿主(鼠類才是),其幼蟲誤入人體後,無法於人體發育為成蟲,僅可發育至第五期幼蟲(又稱為幼成蟲),蟲體移行至腦膜處死亡,而造成腦膜炎相關症狀。

「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的圖片搜尋結果

傳播方式:

之前動物星球頻道有節目有介紹,介紹的例子是食用生菜沙拉上有未清潔的蝸牛

全世界第一個報告病例發生在台灣,1945年野村(Nomura)和林(Lin)在台南縣一名15歲日本男孩之脊髓液中首先發現幼成蟲(第五期幼蟲);台灣早年在屏東、高雄一帶甚為流行,但近十年則偶有散發病例報告,其中以外籍勞工生食螺類感染最為常見,而生機飲食者未洗淨蔬果或孩童誤食螺類感染事件亦有發生。潛伏期約2-3天,最長可達47天。

發病症狀:

人類通常是在偶然的情況下感染,如僅食入少量寄生蟲,患者可能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而自行痊癒,如食入寄生蟲數量較多,將可危及生命。此蟲會侵入腦部、脊髓或神經根會造成各種神經學症狀,患者多半出現腦膜炎,以急性劇烈的頭痛最常見,其他症狀如發燒、噁心、嘔吐、頸部疼痛、僵硬,亦可侵犯眼球,可造成視力受損。

預防方法:

(一) 不要生吃蝸牛、福壽螺。

(二) 烹調軟體及甲殼類動物(如蝸牛、蛞蝓、淡水明蝦及蟹)時,應煮沸3-5分鐘以上再食用。

(三) 生食蔬菜必須徹底洗淨,於流行地區避免生食蔬菜。

(四) 冰凍於-15℃ 24小時以上可以殺死幼蟲。

(五) 教育小孩勿接觸蝸牛、螺類及蛞蝓等,因其可能感染幼蟲。

(六) 控制鼠類。

治療方法:

主要是支持療法。如果僅感染少量寄生蟲,無症狀或症狀輕微者,即便沒有治療,寄生蟲過一段時間也會死亡而痊癒。如果有症狀已發生嗜伊紅性血球過多的腦膜炎,則以支持性療法處理症狀為主,如重複腰椎穿刺以減輕腦壓或是使用類固醇來降腦壓減緩症狀。抗生素的治療則尚未有定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廣東住血線蟲
    全站熱搜

    momo75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